民生新气象
今年以来,德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,加大资金投入,整合多方资源,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地实施,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几天前,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“挂一次号管八天”惠民免费复诊现场推介会。会议宣布,德阳市公立医院5月1日起将全面推行“挂一次号管八天”政策。
【同期声】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 杨露曦:
做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,就是保障门诊患者就医的连续性,尤其是您的诊疗没有完成的时候,那么你这会(这种情况)就可以享受八天内的免费复诊。
“挂一次号管八天”服务,是将一次挂号的有效期,从24小时延长至192小时。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,一次门诊挂号就诊后,八日内(含就医当日)在同一院区、同一科室携检查、检验结果复诊时,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、诊察费等相关费用。
【同期声】就医群众家属 张旭东:
用个时髦的话就叫“无缝衔接”,因为挂一次号,就诊了拿到报告然后就可以直接来找医生。
【同期声】就医群众家属 李浩岚:
下一次复查的时候就不用挂号,这样提升自身的便捷性,医生也能够更清楚我们的情况。
据了解,“挂一次号管八天”政策出台前,德阳市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大半年前期试点。2024年8月,德阳市人民医院在“挂一次号管三天”政策基础上,率先探索试点“挂一次号管八天”。据了解,从实行至今,医院免费复诊达7.4万余人次,累计减免挂号费95万元。
【同期声】德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副科长 陈明:
下一步,我们将探索利用“智慧医院”“互联网医院”等信息化平台,加强“预约挂号、在线分诊、择时复诊、门诊及住院缴费、查看检查检验报告”等就医环节的信息化支撑。通过信息化平台,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和出结果时间,匹配复诊号源,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看病就医。
今年以来,德阳持续筑牢卫生健康发展根基,加快德阳市人民医院城北院区、市三医院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,推动川渝两地和市域内互认项目达200项,新增、升级智慧医院 5 家,新建互联网医院 2 家,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的就医需求。
不仅从“病有所医”转变为“病有良医”,德阳还加速实现从“学有所教”迈向“学有优教”。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德阳经开区第五幼儿园,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,目前主体部分已经完工,正进行室内装饰装修。据了解,该幼儿园总投资7000余万元,规划教学班15个,可提供450个幼儿学位。
【同期声】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幼儿园负责人 简堂永:
我们正在积极地进行设施设备的采购、师资力量的配备,以及开园前的招生宣传工作,确保2025年9月如期开园。
而这只是德阳经开区在优质均衡教育生态建设中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先后出台《德阳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(2023—2027年)》《德阳经开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等政策措施,新建、改扩建多所幼儿园、小学,新增学位超过4000个。
【同期声】德阳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局长 田裕波:
坚持“均衡+优质”双轮驱动,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牵引,推动“科学+”课程改革,构建校内外联动的科学实践体系,深化“五育融合”改革,深入推进“三名”工程建设,夯实筑牢教育发展根基。
2024年,德阳累计完成教育投资5.05亿元,竣工8所学校、幼儿园,7个项目加快建设。项目全面建成后,将新增优质学位14610个,覆盖学前教育至初中全学段,大幅缓解“入学难”“大班额”等民生问题。
今年,德阳把“增进民生福祉”列入八大攻坚行动,充分发挥12345热线“连心桥”作用,聚焦教育、就业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,构建涵盖项目征集、综合调度、督促检查、效果评估等多环节的民生实事项目管理体系,形成“政府主导+社会参与+群众监督”工作闭环。自2024年5月以来,每月向社会定期发布一批民生实事项目,收集建议500余条,发布涉城乡管理、道路交通等民生实事项目11批次83项,38个项目通过验收,社会满意度均超90%。